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培训基地落户山东省眼科医院

发布时间:2017/02/01 23:09

2015年4月28日,我院谢立信院士、史伟云教授牵头与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脱细胞角膜基质(以下简称生物工程角膜)——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获准上市。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完成临床试验的高科技生物工程角膜产品,该产品于2013年成功完成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94 %,愈后效果接近捐献人角膜。 
    为了使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在临床应用中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以下简称角膜病学组)在山东省眼科医院建设了国内首个培训基地。  
   

为什么要建立角膜移植培训基地 
    第一,角膜移植手术属显微手术,操作面微小,技术难度高,缝线数量多、密度大,整体技术难度大。角膜移植较其他眼科手术风险高,术后不良反应多且重。在同等情况下,手术医师操作娴熟往往能给患者带去较好的术后效果,且远期预后效果良好,一旦医师操作不娴熟,则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给患者造成手术二次伤害,更甚者导致眼球摘除。 
    第二,角膜移植专业医师缺乏。目前国内虽然有400万角膜盲患者,但因角膜供体材料的缺乏,每年全国累计完成角膜移植手术不足5000台。国内能够熟练完成角膜移植手术的医师不足50人,且他们每年完成角膜移植手术数量差距明显,多者每年完成数百台手术,少者每年仅完成几十台手术。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以及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双方为确保生物工程角膜的推广,确保应用效果,共同发起建设培训基地。培训基地旨在培养能够熟练完成角膜移植的医师,计划用3-5年时间为全国培养200名合格的专业医师。 

    为什么选择山东省眼科医院作为国内首个培训基地 
    第一,山东省眼科医院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前任和现任组长单位。现任角膜病学组组长是史伟云教授,是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教授从事角膜病专业30余年,2013年度底当选为角膜病学组组长。史伟云教授现年均接诊国内疑难角膜病患者万余人次,年均完成各类角膜移植手术近千台;是国内极少数累计完成角膜移植手术超10000万例的专家。 
    角膜病学组前任组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谢立信教授是我国角膜病诊疗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现任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位于青岛)所长,山东省眼科医院法定代表人。在谢立信院士的带领下,二人共同完成了500余万字的国内首套角膜病系列专著---《角膜病学》、《角膜移植学》《角膜病图谱》《角膜手术学》《临床角膜病学》。谢立信教授和史伟云教授二人带领的团队在角膜病诊疗、科研方面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最高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第二,山东省眼科医院是国内年均角膜移植手术完成量最多的医院之一。2014年,山东省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共完成角膜移植手术800余例,占全国角膜移植总量的1/5。山东省眼科医院于2009年与山东省红十字会联合成立了山东省红十字眼库,负责全省17地市角膜捐献志愿者逝世后角膜摘取;2014年完成接收捐献120只角膜,较国内其他医院的角膜供体资源丰富。 
    如此大规模的角膜移植手术是医师培训的基础保证,能够为培训对象提供充分的观摩机会,为他们提供较多数量的辅助操作的机会,能够较好的确保培训质量。 
    第三,山东省眼科医院是国内角膜疑难杂症诊疗中心之一。据统计,山东省眼科医院每年接诊各类角膜病患者2万余人次,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疑难角膜病患者超万人,占比超50%。在医院优势学科—角膜病科住院患者中,90%来自济南以外地区,,30%来自山东省外区域。 

    首个角膜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培训如何安排 
    培训医师的招收:自今年7月起,将面向全国招收角膜移植培训医师,每季度招收1次,每次10-20人,培训期3个月。培训内容:培训期第一阶段内先后安排专家授课、动物实验以及模型手术练习;第二阶段安排手术患者随诊处理并参与临床手术辅助。 
    培训指标:培训期内每名培训医师参与角膜移植手术量要达到要求,管理住院患者数量要达标。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的授予证书。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和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希望利用3-5年时间,为全国各地培养合格的角膜医师100-200名,能够科学、严谨的完成疾病的诊断,能够熟练地完成常规角膜移植手术。远期,希望能使每位医师每年完成角膜移植手术过百例。从而使更多的角膜盲患者因技术提高和生物工程角膜供体增加而复明。

  
    组织工程角膜是否能完全替代人角膜 
    此次获准上市组织工程角膜虽然技术领先,优点颇多,但其应用范围相对人角膜狭窄。其仅能用作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而应用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可治疗的患者约占40%。其余60%的患者仍需利用人角膜做全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因而仍需要更多的志愿者捐献角膜。 

    目前我省角膜捐献情况如何 
    我国角膜捐献启动晚,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总体捐献数量少,与患者需求相比差距巨大。我省现在共成立有5家角膜组织库,其中山东省红十字眼库、青岛红十字眼库是最大的两家,其捐献接收量占全省总量的90%以上。 
    山东省红十字眼库(简称省眼库)作为我省具备全省接收角膜捐献的组织库,成立6年来,虽然角膜捐献接收量逐年增加,但截至2015年4月底,也仅仅累计完成角膜捐献接收225人,接收角膜450只。仅在省眼库登记的等待角膜移植的患者已超1000人。 
    角膜捐献不具备规律性,地区分布和月份分布差异明显。据红十字会数据统计,全省17地市均有成功捐献案例,其中青岛排名第一,捐献超170例;济南48例,排第二,其他大部分地区捐献量还是个位数。据省眼库统计,最多的一个月,他们曾在省内完成角膜捐献10例,而部分月份仅有2、3例。 
    捐献量与需求量的巨大差距以及捐献地区、时间分布的无规律性导致了角膜盲患者在一个又一个慢慢长夜中焦急等待。个别急诊患者因没有角膜供体不得不选择眼球摘除,个人病情进展缓慢的患者则在家日复一日的等待,视界逐间模糊,劳动能力逐渐丧失,直至眼球功能丧失、萎缩而摘除。 


    角膜捐献利人利己,应大力提倡 
    角膜捐献数量的增加是解决角膜盲患着的根本,而角膜捐献本身并不与传统殡葬习俗抵触,并且角膜捐献是推动良好社会新风建设的助推剂。 
    第一,角膜捐献不影响遗容,不影响亲属为志愿者举行遗体告别活动。山东省红十字眼库创新角膜摘取技术,仅摘取带有少许巩膜缘的角膜,其他眼部结构均保留在遗体内。摘取完毕后,为逝者在眼内佩戴透明眼片,确保眼内其他结构不溢出;而且能够确保逝者眼睛闭和如初,亲属在1米外远观无异常,对遗容损伤几乎为零,遗体告别等告慰活动可照常举办。 
    第二,角膜捐献为角膜盲患者驱除黑暗,播撒光明。每一只捐献的角膜在医师手中是宝贵的,在受助者心中是无限的希望和渴求,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这一只只角膜通过医师高超的技艺,继续存活在受助者眼中和心里,成为他们下一段光彩生活的灯塔。 
    第三,角膜捐献是逝者生命的延续,精神的延展。捐献者角膜捐献后可以在受助者身上继续存活。它既使受助者复明,又替代捐献者在欣赏美好的山河,又享受者世界的真善美。受助者和亲属将感受到捐献者无私的人间大爱,使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广大。 
    第四,捐献的角膜成为逝者亲属追思的真实寄托。当亲属远去,那熟悉的身影和味道化为灰白的粉末,无论寄存何处,无论化作泥土抑或花木,又何尝比一缕发丝、一双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四路372号

邮编:250021

电话:0531-81276111

咨询电话:0531-81276000

公众号

小程序

版权所有 2008-2022 山东省眼科医院 信息部 鲁ICP备14000770号 鲁公网安备37010402000539号 济医广审字[2022]第0627-152号